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研究会简介
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研究会(以下简称研究会)成立于2011年12月27日,是依法在重庆市民政局注册登记的市级社团法人,业务主管单位为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。自成立以来,研究会始终秉持服务住房和城乡建设、推动行业发展的初心,在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稳步前行。
一、发展历程
研究会的发展历程是一部紧跟行业变革、不断优化升级的奋斗史。成立之初,研究会以“重庆村镇建设与发展研究会”之名启航。在第一届理事会(何智亚为会长,张其悦、李自治、徐千里、简明忠为副会长,刘建民为秘书长)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,研究会得以发展壮大,打好了坚实的发展基础。
2015年10月,顺应业务主管单位行业协会合并要求,与重庆市城市建设档案协会合并,更名为“重庆城乡建设与发展研究会”。2020年6月,随着业务领域的进一步拓展,研究会再次更名为“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研究会”,以更全面的视角投身于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。
二、组织架构与会员情况
(一)组织架构
研究会现任会长刘建民,副会长郝大鹏、余以平、石小波,秘书长陈海荣,秘书处专职工作人员8名。
秘书处内设综合服务部、培训服务部和科技服务部三大职能部门:综合服务部负责行政办公、财务等事务;培训服务部主管各类培训事宜;科技服务部专注课题管理、技术指导和对外咨询服务工作。各部门协同配合,确保研究会高效运转。
(二)会员情况
研究会汇聚了来自区县住房和城乡建委、部分乡镇,大专院校、科研单位中一批深耕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,以及从事住房和城乡规划设计、建设管理、城建档案、咨询服务、文化保护、旅游、区域经济、教学研究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,自愿结成的学术性、地方性、非营利性社会组织。
目前,研究会拥有263个会员,其中单位会员153家,个人会员110个,常务理事33人。智库内规划、建设、管理、文化、旅游、经济等领域的专家311名,为研究会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。
三、核心宗旨与工作成果
(一)核心宗旨
研究会始终坚守“坚持党的路线方针,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,遵守社会道德风尚”的核心原则,团结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及科技工作者、爱好者,致力于在统筹城乡、促进民生、实现共同富裕等社会进程中,提升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及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水平,为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提供全方位、高质量的服务。
(二)业务开展
1、在学术研究领域,研究会常务理事和专家团队成果丰硕,共主持省部级重大决策咨询课题及横向科研课题134项,其中获市委、市政府领导批示27项,重大课题18项,荣获省部级奖项25项,出版发行专著20项,为行业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。
2、服务住房和建设行业方面,研究会组建五十位相关专业的“专家顾问团”,深入区县、村镇开展“专家进村镇”活动,提供技术咨询服务。针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,在历史文化保护、旅游资源利用、镇域经济、村镇建设发展及管理等方面给予精准指导和帮助,助力地方特色发展。
特别是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方面,研究会积极参与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,在技术指导、方案评审、项目审查等方面发挥专业优势,协助主管部门编制报送申报资料。同时,举办传统村落保护研讨会,开展“让古村活起来——重庆中国传统村落活化调查”等活动,全面总结全市传统村落现状,为传统村落的活化、保护利用提供原始数据支撑。
3、行业培训方面,研究会充分发挥专业资源优势,组织相关专家举办重庆市村镇建设管理培训、全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培训、领导干部讲座培训等服务。为满足建设、施工、监理单位对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需求,每年定期组织开展资料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,提升行业人员专业素养。
(三)规范管理与健康发展
1、建章立制
为确保研究会规范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,研究会始终把建章立制放在工作首位,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,先后制定印发了《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研究会章程》等一系列制度文件,涵盖行政管理、财务管理、差旅费管理、车辆管理、经费包干管理、换届选举、会员代表产生、常务理事履职尽责、分支(代表)机构管理以及秘书处内设机构及其职能职责等多个方面,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完善更新。
2、审计监督
坚持每年委托专门机构对研究会财务管理进行审计。建立严密的制度管控体系,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。
四、未来展望
研究会将继续紧跟行业发展趋势,深化内部改革,拓展服务领域,加强合作交流,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影响力。在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坚强领导下,充分发挥社团组织作用,为会员及会员单位提供优质服务,为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。

扫码关注公众号




当前位置:首页 
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3458号